欢迎来到欢喜宫

手机版

欢喜宫 > 高辣文 > 予我千秋 > 【陆拾陆】

底色 字色 字号

【陆拾陆】

    【陆拾陆】
    景隆七年夏,晋军进犯大平北疆。
    时镇并州的裴穆清奉兵部令,节帅六州兵马,北御敌犯。
    在此之前的四年中,大晋主动出兵共计十七次,其中大战四,小战十三,平军得胜之役不过六次而已。大晋裕王有雄才,在靠着征伐武功博得圣眷之后,更是请旨在晋西南的齐康郡大建督视军马府,进一步统合大晋南境在战时的兵政与军马,借此培植自己的一方势力。
    大平屡败,北境将疲兵馁,朝廷在几番犹豫平衡之后,终于景隆六年秋下令,从镇戍国之东、南的禁军中择将北调,以重整北境军风。被派往并州坐镇的裴穆清正是当中的一位。
    当年的裴穆清正值盛年,北临军前,严行明令,大刀阔斧地整军练卒,惩办骄惰,裁汰冗弱,提拔锐将,短短数月之间,并州军容焕然一新。此事上闻朝廷,皇帝难得地展眉舒容,兵部亦难得地松了一口气。至景隆七年开春时,裴穆清于并州境内选募新兵,意在为并州守军添补新血。
    年少无家、背井离乡的顾易便在那时受募入伍。其后几经核试,他成为裴穆清亲兵中的一员,负责每日传唤军令、递送驿报等事宜。如此没过多久便逢大晋来犯,他被点入主帅扈随人马,于四月末跟随裴穆清统军出征。
    那个时候的平军,迫切需要在北境赢得一场大胜,以进一步巩固这刚刚得以重振的军威。
    但这绝非易事。
    晋军拥胜者之凛凛兵威,后方辎补源源不断,军马个个抖擞凶狠,如同张着獠牙的群狼一般扑向大平。
    裴穆清善战,亦善谋,骁勇之下不缺沉稳,统率麾下与晋军且战且周旋,以拖磨晋军高盛的气焰。晋军未能战而即胜,渐失耐心之下,连续数次露出破绽,反叫平军占了便宜,由是两军陷入胶着,一直战到六月中旬,仍然没有任何一方夺得压倒性的胜利。
    就在这时,平军收得北面一间报。
    报称,高凉郡守军接督府密令,将于十日后调防,接替原守军的兵马本该早已抵赴郡内,但至今迟迟未见。至于高凉郡守军为何要被调防,不知;而后继之兵马为何迟来,亦不知。
    这条间报,足够令人心动,亦足够令人心疑。
    高凉郡作为晋军的漕司重地,统管前线一切辎重转运,后方军资从四面八方汇至郡内粮草仓,其积储之丰足,非常人能想象。高凉郡守军调防,新军不至,则郡内人马空虚,无防可控,正给了平军一个奇袭的莫大良机。若晋军漕司不守,前方军心必乱,此战之胜败可定矣。
    但这若是假的,若是晋军特为平军设下的一只口袋,又如何?
    主帅帐内,将领们各执一方,争论了足足四个时辰,仍未达成一致。
    裴穆清沉思许久,最后拍板:下令裨将带军牵制晋军主力,自点八千人马,携十五日口粮,轻装北进,奔袭高凉郡。是以宁可拼上这八千人马的性命,也不肯放过这毕其功于一役的难逢良机。
    十一日后,平军八千人马驰入高凉郡境内。
    是时守军刚撤,郡内防御空虚,平军兵马如自天降,晋军漕司在仓促之间,只能连夜召集漕司官兵及郡内为数不多的守仓卫兵,勉强抵抗来袭敌军。
    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役。
    平军速战速决,半日破城,裴穆清率军亲至晋军漕司外喊降,同时分遣人马至郡内各粮草仓处,准备纵火焚之。
    半个时辰后,晋军的随军转运使谢淳率领漕司中的一众武官走出来。他们手无寸兵,衣衫整齐,须发干净,好像特地为了这一时刻而做了准备。
    平军人马渐次安静。
    裴穆清看向谢淳,简单问说:“大人愿降否?”
    谢淳也简单回答:“愿死国也。”
    裴穆清点了点头,“可全大人忠志。大人可有遗言?”
    谢淳沉默少许,开口:“唯望将军先遣麾下驱百姓出城,而后再纵火焚仓,免伤无辜。”
    裴穆清应允了他的请求,然后命身后的部下张弓。
    谢淳遂领众人,慨然赴死。死前,无一人再出一声。死后,众人尸体被收于漕司之内,随平军一把火烧成骨灰。
    裴穆清履践了对谢淳生前的承诺。
    直到将高凉郡的粮草仓尽数烧毁后,平军仍不能尽信晋军绝无后诈,因不敢留战,立刻调转马头,在回军沿途中将晋军转运前线之各要道一一掘毁。
    那时候的顾易跟随裴穆清回驰军前,并不知道在回去之后还将面临一场鏖战才能让晋军认败撤退,而他的命也将差点丧于那一战。在昼夜兼程的途中,顾易每每疲极时,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个慨然赴死的男人。
    在晋军漕司门前,男人身中四箭,血透层层缁衣。他奉令帮忙收尸,有一封破碎不全的、尚未来得及递出的书信从男人冰冷的胸口处掉落。
    信纸上的墨字被鲜血染花了大半,年少的顾易只能勉强辨认出其上寥寥数句:
    「……
    今战事至此,吾当为国死。国朝百年,兵辱已极,民不可再辱。倘以吾辈之死,全一郡百姓之命,死亦值所。
    吾心无所愧,唯忧一死而致吾爱卿卿悲恸忧伤,罪何可言!
    卿当自珍保重,愿能再遇良人,爱卿护卿,一世不改,则吾地下可安。
    ……」
    这一封不知是要发往何处、发至何人的信,被原封不动地塞回男人冰冷的胸口,同他的尸骨一道,在火光之中化为灰烬。
    ……
    鄂王府,藏书阁。
    卓少炎找到和畅时,他正在聚精会神地收理古籍。听到身后声音,和畅回头,看清来者后,他搁下了手里的书册。
    “殿下有何事?”和畅彬彬有礼地询问。
    他本以为卓少炎此来是有书要寻,可却久不见她答话。她的眉目有些沉,在将他看了一会儿后,走至他旁边找了把椅子坐下,竟是长谈之势。
    和畅睹此,收起平素常挂在脸上的浮笑,待她发问。
    又过了一会儿,卓少炎问说:“晋历元烈三十四年,高凉郡一役,平军的主帅是裴穆清将军。此事,炳靖一直都清楚?”
    和畅不置可否。他沉默了一下,反问:“殿下为何不去问周怿?”
    “周怿话少,若非被问,绝不多言。可是我今日十分想要多听一听,我想不到去问的那些事情。”
    此言诚恳,和畅的犹疑被消除。他看她道:“是。王爷一直都清楚。”
    卓少炎轻轻点头,又问:“当年谢淳大人,是被裴穆清将军杀害的。此事,炳靖也一直都清楚?”
    和畅答:“是。”
    卓少炎的脸色毫无意外。她的眉目却更加沉了些,嘴唇跟着一动,像是有话欲出,可终没能出声。
    和畅便替她说道:“殿下是否想要问,既然大平的裴穆清将军是王爷的杀父之敌,王爷此前为何还要襄助殿下成事?为何要让裴穆清将军冤罪被雪洗?为何要视大平军臣拱立明主上位?”
    他问罢,又自答:“盖因此等私仇,不足挡王爷之大业。”
    “想必殿下又要问,王爷之大业者,何谓也?”他继续说着,全然省去了她提问的功夫,“大晋国中,兵不被辱,民不苦战;天下宇内,无征无伐,干戈闭藏。这是王爷之私欲,亦是王爷之大业。
    “为成大业,王爷可杀尽所有必杀之人;虽有私欲,王爷却可置私仇于苍生之后。这便是王爷。
    “在臣眼中,王爷与殿下从来都不是一路人。殿下为国尽忠,固然令人敬重;王爷图覆晋室,功过孰高,后世自有公论。
    “王爷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殿下真能懂得他么?殿下真能理解他么?殿下真能辅弼他么?
    “殿下,真能全心全意地爱王爷么?”
    和畅毫无保留地说完后,躬身向卓少炎行礼告罪。
    卓少炎无声地坐着。
    过了许久,她起身,不发一辞地走出了藏书阁。
    外面,阳光下的积雪白得刺目,将她眼底逼出了一层薄薄的水光。未回和畅的答案就在她心口,一下接一下地跃动,试图冲破她的制约。
    她短暂地驻足,平复心绪,然后继续迈步向前行去。
    --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