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欢喜宫

手机版

欢喜宫 > 玄幻小说 > 长安:青莲剑歌 > 序 坊主

底色 字色 字号

序 坊主

    蝉声鸣叫的午后,狭窄小巷里的机关工坊中,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仰头,看着挂在墙上的诗篇,得意的指挥:“来,大家跟我再念一次!”
    在临时搬着箱子组成的台子下面,那些昂头仰望的孩子们眨着眼睛,在李白的指挥之下再次朗诵了起来。
    在确定了那十几个孩子充分读熟了之后,李白满意的点头,然后继续讲解道:
    “这一首思乡诗,形象生动的表示了诗人客居长安,思念故乡的心情。前两句看似平铺直叙,描写景色,但实际上是为后面的乡愁和思念做铺垫。
    从举头到低头,短短两句话,倒进了游子的离愁和孤独。希望大家和我一样,能够深入体会和欣赏诗人的才思。
    今天的功课,就是把这一首是熟读背诵,回家默写一次,还有不会的字么?我来教你们……”
    台下的孩子们一时愕然。
    有大胆的孩子竟然忘记父母的叮嘱,向着台上扮鬼脸:“略略略,李白先生自己吹自己,不害臊!”
    “明明是刚刚做出来的。我都看见了。”
    有扎着冲天辫的孩子指着纸说:“墨还没有干呢!”
    “这、这不是诗。”
    咬着指头的孩子吸了一下鼻涕,结结巴巴的说:“诗,诗不是这样的。爸爸说那些花里胡哨看起来辣眼睛又看不懂的东西才是诗。”
    其他的孩子回想起以前先生们所教的东西,纷纷点头:“对啊对啊,太简单了!”
    李白顿时无奈。
    并没有恼怒,反而走下讲台来,捧起那几个冲自己做鬼脸的小孩儿的小孩儿,狠揉了一通,才笑着说道:“不,这是诗。”
    “靠着佶屈聱牙和生僻字来彰显自己的能耐,那是最下等的诗。最好的诗,应该是每个人都能看懂的诗才对。”
    他说,“能让人看懂,能让人体会到自己的心情,能够让人体会最美好的梦想和最真实的你,只要能达到这一点的要求,就是诗了。”
    “那我知道了,这是一首想家的诗呀。”有孩子问,“先生也会想家么?”
    李白抱起了啃指头的孩子在自己怀里,替他擦干鼻涕之后,认真点头:“是呀,先生我这么厉害,其实也是会想念故乡的。”
    “故乡是什么?”有孩子问。
    李白想了一下,认真的回答:“故乡就是你出生的地方,不论去到哪里都会思念的地方。”
    “那、那我知道了。”
    李白怀中的孩子昂头,仰望着他,“妈妈说,我家是从安乐坊来的,可安乐坊也不知道去哪里了,爸爸和妈妈也都很想念它。我觉得那一定就是我们的故乡了。”
    “先生呢?”胆大的女孩儿问:“先生的故乡在哪里?”
    “在云中哦,很远很远的地方。”
    李白微笑着回答:“很远,但又很美,再美的海市和蜃楼都比不上它。不论要走多久的路才能去一次,也不会让人觉得可惜。
    那里有很高的山,还有很大的湖,很宽广的荒野看,有很厚的云像是被子一样盖在大地上,被阳光照亮之后,就像是传说中的天阙一样。”
    他停顿了一下,想了一想,将孩子们聚集起来,“来,再教你们念一首……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于是,朗朗的读书声再次响起。
    当荀青他们回来的时候,看到的便是这样的场景。
    在庭院里,和孩子们闹成一团的李白身上已经脏兮兮的了,白衣沾满尘埃,可笑容却和那些孩子别无二致,纯粹又愉快。
    “李白先生竟然真的能带孩子?”来接孩子的父亲愕然感叹。
    “当然啊。”
    李白得意的扛起肩膀上的女孩儿,如同巨大的鹰隼那样转着圈,引发一连串银铃般的笑声。
    “看,我们相处的多好。”
    荀青忍不住叹息,“因为你自己就跟个小孩子一样啊……”
    “对,怎么看都像是孩子王。”
    憋着笑的客人摇头:“怎么看都不像是当先生的样子。”
    “怎么不像了,来,孩子们,给叔叔阿姨们展示一下,今天学到的东西。”
    李白举起双手,那些平素顽劣又活泼的孩子们顿时都乖乖集合了起来,在李白的指挥之下,开始大声背诵起自己今天学到的诗歌来。
    每个人手里还举着自己写的作业。
    引发了不知多少父母的惊诧。
    很难想象,名满长安的大文豪不仅仅帮忙给自己家带孩子,而且还教着他们学了这么多诗歌,令来接孩子的父母们越发的感谢,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说什么是好。
    李白揉着孩子们的头发,将他们送到父母身边,还和孩子们约好了下次在一起来玩。
    就这样,挥手,目送着他们离去。
    “辛苦你啦。”
    忙了一上午的荀青回到家之后瘫在椅子上,动也不想动了,只是将手臂上缠绕的黑纱解了下来,搁在了桌子上。
    “带着孩子们读个书而已,有什么可辛苦的。”李白摇头:“总以为小孩子顽劣,不肯听话。可很多时候,只要认真的听他们说话,认真的对他们讲话就好了。偏偏这样的道理有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都不知道……”
    荀青摇头:“如果谁都愿意像你这么想的话,世界也不会这么麻烦了。”
    “祭拜的事情已经完了?”李白问。
    “是啊,没你想的那么复杂,不过就是跑一趟原路,去下面废弃坊群的地方祭拜一趟而已。”荀青叹息,“只是每次看到都让人高兴不起来啊。”
    崩落祭拜。
    如同中元节祭祀鬼神那样,经历了十几年前那一场大崩落的灾难之后,如今安乐坊的遗民们不论是谁都有失去家人和挚爱的遭遇。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都会自发性的前往凭吊。
    那种肃穆悲伤的气氛李白实在是喜欢不来,干脆留在家里帮抽不出空的街坊邻居们带带小孩儿。
    而荀青,除了祭祀自己的父母和妹妹之外,今年还要代替卢公祭拜他的亡妻与夭折的儿子。
    卢公在前些日子熬过了最危险的时候之后,病情已经平缓,但奈何人老力衰,他熬了一辈子,熬过这一劫之后,却已经再没了力气,陷入漫长的昏睡中。
    长安城里所有来看过的大夫都束手无策。只能静养,要做好一辈子都醒不过来的准备。
    以卢公顶级机关师的身份,哪怕是昏睡,也有长安太医署的名医每日诊治和检查,已经不需要荀青再侍奉左右。
    他也好抽出更多的心力来,投入到坊主竞选之中。
    “之前云中人的大长老派陈实来过一次,劝你改一改你的布告和通知。”李白说:“你不在家,我替你回绝了……不过,你张贴出去的那些通告,是真的么?”
    就连他也有一些不敢置信。
    那是荀青身为坊主备选者所发布的政治承诺也不为过。
    不仅仅对于居民的日常经营所要交付的税费降低到了极限,就连公共机关维护费也全部予以免除,甚至主动放弃了各种坊主本身的特权和诸多别人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便利。
    这样下去,哪怕是当了坊主恐怕也没有什么好处,反而每年要亏出一大笔钱来。
    “实际上并不会有亏损,因为免除了商业上坊市内部的特许经营费用之后,光是商业经营所带来的税费就足够弥补坊市日常维护和更新了,而且我作为坊主进行经营的话也是有专门的便利和渠道的。
    况且,别忘了,我也是机关师,这就省掉了一大笔请别的机关师来维护的费用。”
    荀青解释道:“实际上这些年大家也都在降,只不过是我降的多一点而已。”
    “小心会成为其他人的眼中钉哦。”
    李白转告着陈实带来的劝告,“说不定还有摆不上台面的阴招。”
    “那不是还有你么?”荀青露出笑容,挽起袖子:“到时候就让他们见识一下侠客行的剑术好了。”
    “你这个家伙,倒是会差遣人啊。”
    李白摇头,却也没有嫌弃,反而对荀青的决定颇为赞许。
    倘若往日他觉得这些一毫一厘的减免无足重轻的话,如今却能够感觉到,每一点点的积蓄对于平民百姓来说会有多宝贵。
    哪怕一个月能少一钱,一年就可以少一两,妻子可以多裁一件新衣服,孩子也可以交得起更多的束脩,多攒一段时间,家里就可以添置一点新的东西。
    家人们的脸上,就可以多出一点笑容。
    所谓的幸福生活,就是这样日积月累所成就的。
    “你会成为一个好坊主的,荀青。”他点头赞许道。
    荀青摇头,自嘲一笑:“不,我只不过……也是照抄之前安乐坊的条例而已。”
    在大崩落发生之前,他们的家和故乡。
    在以前的时候,对于有些人来说,安乐坊不过是一个看上去土里土气不上档次,鱼龙混杂,贱民混居的所在。
    可对于每一个居民来说,那都是无可替代的家,一个不拘族类,不拘身份,是每一个诚恳生活的人都能够露出笑容的地方。
    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已经让无数彷徨的外来者在这个庞大的城市里有了可以回归的家园。
    而作为领袖的,则是同样是孤儿出身,在长安城里白手起家的两兄弟——哥舒掘和哥舒泉。
    兄长哥舒掘曾经是长安城中首屈一指的寒门机关师,是卢公和荀青老师的恩施,而弟弟哥舒泉,则是在背后默默为兄长铺平道路,并将安乐坊打造成家园的坊主。
    那时候,他们兄弟二人的存在是如此的熠熠生辉,哪怕并未曾因此而出将入相、穿金戴银,但依旧有无数的人相信,长安梦是存在的。
    也正因为安乐坊的存在,才倒逼着曾经高高在上的坊主们渐渐出让利益,惠利居民。时至如今,大长老在说起他们两兄弟的时候,都盛赞为百代之人杰。
    奈何,一场大崩落,毁了一切。
    哥舒泉因为撤离不及在那一场灾难之中丧生,而作为坊市维护者的机关师哥舒掘则在一年之后去世——哪怕经过虞衡司的调查,这只是意外,他并不具备任何责任,但过于沉重的压力依旧让他选择了自绝。
    从此之后,就再无安乐坊。
    曾经的居民们流落四方,在各个坊市里艰难谋生,还有的,永远离开了这个伤心地。
    一直到新的坊市将要诞生。
    只是一想到接下来要面对的重重困难和压力,荀青的样子就变得胃疼起来,令李白端上一杯热水,无奈叹息。
    “现在你就这个样子了,将来真的当上坊主,恐怕有你遭罪的。”
    “那就熬呗。”
    荀青摇头:“这些年,大家不也都是这么过来的么?再怎么困难和痛苦的日子,也总能熬的过去。”
    李白无话可说。
    倘若荀青真的有什么优点的话,除了那偶尔爆发时会让人惊艳的勇气之外,恐怕就只有这一副不知道称之为破罐子破摔还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勇气了。
    光脚都这么多年了,哪里会害怕以后穿鞋的日子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