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欢喜宫

手机版

欢喜宫 > 都市小说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861章 魏国公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861章 魏国公

    第861章 魏国公
    南京,魏国公府。
    魏国公是大明开国六公爵之一,徐达一脉。
    徐达死后,其爵由长子徐辉祖继承,徐辉祖因为是建文帝的人反对朱棣,在朱棣得了天下后爵位被削,并于永乐五年病逝。
    徐辉祖去世后,朱棣念在徐达的功劳,下旨恢复了魏国公爵位,并让徐辉祖之子徐钦继承,就此魏国公一脉延续了下去。
    徐达后人在朱棣的靖难之役中分为两派,一派自然是魏国公徐辉祖,另一派是其弟徐增寿。徐增寿事败被建文所杀,朱棣得位后特意封徐增寿一脉为定国公,就此徐达的后人分为魏国公和定国公两脉,这在大明勋贵中是极为罕见的。
    相比定国公一脉,魏国公因为徐辉祖站错了队缘故不怎么受待见,虽然这个爵位一直传了下去,但之后只是顶了个顶级勋贵的名头罢了,实际上已被边缘化了。
    仅仅从大明京师在永乐后期从南京搬到北京行在,之后正式定北京成为京师,大部分勋贵都跟随去了京师,但魏国公一脉却留在了南京就能看出,魏国公爵位虽高,已被排除出了权利中心,名义上把南京托付给魏国公,可实际上却成为了一个摆设。
    但不管如何,魏国公毕竟是开国六公之一,而且朱棣的徐皇后也是出自魏国公府上,打断骨头连着筋,哪怕削了徐辉祖的爵位,最终还是让他后人袭爵延续。
    等京师搬到北京后,南京作为留都不仅设置了南京六部,还在南京设置了南京守备这个特殊的职务。
    也就是说大明南京实际上最高权利握在南京守备的手中,而这个职务在最初被称为“节制南京诸卫”,后考虑到这个职务太过重要,又加设置了参赞机务一职进行牵制。
    南京守备用勋贵担任,参赞机务以南京兵部尚书担任,前者中历代魏国公曾经担任过九次,而后者也是南京六部中南京兵部尚书职权最重的原因。
    至于南京镇守太监是后来才设置的,目的是怕南京守备和参赞机务的权利过大,由皇帝向南京派驻太监担任,从而南京的政治格局开始三足鼎立,就此延续了下来。
    当代魏国公是徐弘基,徐弘基于万历二十三年袭爵魏国公,万历三十五年担任南京守备,天启年后,徐弘基以身体原因主动辞去南京守备一职,由怀远侯接替南京守备,之后崇祯继位又让徐弘基再一次担任南京守备职,直至今日。
    “咳咳咳……。”卧室,一阵阵咳嗽声传来,魏国公之子徐文爵端着汤药从外走了进来。
    “父亲,喝药了。”
    “又喝药……。”徐弘基看着徐文爵捧着的黑糊糊的汤药皱起眉头,不过他却没拒绝,伸手端过。
    屏气一口把汤药喝下肚,这药难喝的不行,不仅苦而且腥,徐弘基忍着肚子里的翻江倒海这才没一口吐出来。
    连忙接过喝完的空碗,徐文爵取过一旁的蜂蜜水喂了徐弘基两口,这才把药味给压了下去。
    “憋死老夫了,这药喝着实在难受。”徐弘基几口蜂蜜水下肚,这才长出一口气。
    “大夫说了您这病要调养,这药还是必须喝的。”徐文爵安慰道。
    徐弘基叹了一声,摇头道:“老夫这病自己知道,好是肯定好不了的,每年季节交替,这咳嗽就越发止不住,夏秋还好,到了春冬就频发,都咳了好些年了,药是喝了不少,身子却没半点的缓,这……咳咳咳……。”
    话还没说完,徐弘基又剧烈咳嗽了起来,咳的上气不接下气,一旁徐文爵连忙又是抚胸又是拍背的,好一会儿折腾徐弘基这才缓了过来。缓过气后歇息了片刻,或许是刚才喝的汤药终于起了作用,徐弘基的咳嗽渐渐好了许多,气喘也没刚才那样剧烈。
    “父亲,我说这药就有效吧,您看,您这咳嗽可算压下去了。”徐文爵欣喜地说道。
    徐弘基不置可否微微摇头,他这病是老毛病了,当年年轻时不注意落下的根一直没好,断断续续几十年了,哪里有治的好的可能?这些年喝了这么多汤药,最多也就是缓解,根治是不可能的。而且他的年事已高,如今都是过了六旬的老人了,以他的身子骨恐怕活不了太久。
    目光朝着徐文爵望去,徐文爵是他的独子,徐弘基这辈子子嗣艰难,膝下只有徐文爵一人。
    徐文爵是徐弘基四十岁那年所生,如今还是二十出头呢,自己这个儿子虽然孝顺听话,但只是中人之资,这辈子不会有什么大出息,不过作为魏国公府的继承人,徐文爵只要安分守己,以他的身份这辈子荣华富贵是少不了的,而且徐弘基也不希望自己这个儿子能有什么出息。
    魏国公地位崇高,是大明的顶级勋贵,但高处不胜寒,尤其是魏国公世居南京,更要小心翼翼。徐弘基这辈子都是如此,外人看他魏国公风光无限,可自家人知道自家的事,自从先祖站到建文帝一边后就注定了魏国公府后来尴尬的地位,虽说永乐皇帝最终还是恢复了魏国公的爵位,可对魏国公一脉的防备却一直都在。
    也正是如此,徐弘基在天启登基后主动辞去南京守备职务,其实他这么做虽有身体的缘故,但主要是因为徐弘基看得明白,人虽在南京,可京师那边发生的一切却瞒不住他,尤其是天启皇帝利用魏忠贤和东林党争斗一事发生后,徐弘基马上就感觉到了不对劲,果断辞职以避开旋涡。
    而事后也正如他的预料,天启皇帝用魏忠贤和东林党包括文官、士绅集团斗的不可开交,并因为辽东战事的缘故把争斗从京师一直蔓延到了南京,亏得他徐弘基机灵跑的快,辞去职务后几年中一直以养病为由闭门不出,这才避开了后来的诸多旋涡,安然让魏国公府渡过了危机。
    可谁想到,随着天启皇帝驾崩,上位的崇祯皇帝不知怎么回事又想起了在南京的徐弘基,之后直接下旨让徐弘基再一次担任南京守备。虽然徐弘基心中不情不愿,可圣意难违,无奈之下徐弘基只能接旨,再一次当了这个南京守备。
    这一当就是好几年,这些年里徐弘基这个南京守备当得是如履薄冰,许多事从不出头,一切都由皇帝所派的南京镇守太监和南京兵部尚书为主,他这个名义上南京最高职务的守备几乎成了泥菩萨摆设。
    旁人如何看他徐弘基,徐弘基根本就不在乎。他活的够久了,从万历初期到如今已有六十多个年头,经历过张居正的新政,也经历过万历时期的三大征,还目睹过辽东建奴的崛起和大明在萨尔浒的惨败,再加上这些年皇位的更替和政治的风云变化,徐弘基唯一所想的就是怎么好好保住魏国公的爵位和延续,至于其他根本不在他的考虑之中。
    更多最新热门小说在6.9*書吧看!
    不过许多事不是徐弘基想避就能避得开的,比如三年前朱慎锥突然在山西起兵,和当年朱棣一样打出了清君侧、靖国难的旗号,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打进了京师,从而掌控了中枢,就连崇祯皇帝也成为了他手中的傀儡。
    消息传到南方,一片大哗。
    南方文官集团和士绅集团为之愤慨,更有许多人包括士子喊着要北上勤王铲除叛逆,但很快北方的局势就稳定了下来,朱慎锥不仅把当年泰昌帝的李选侍尊为了皇太妃,而且还拿到了崇祯皇帝和太妃的圣旨和懿旨,直接由宗室进位监国。
    当上监国后,朱慎锥等于达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以中央的名义要求地方保持稳定,同时昭告天下大明依旧是大明,皇帝依旧是崇祯皇帝,他朱慎锥只是为了国家暂领朝政罢了。
    因为这些手段,地方反对的声音的确小了许多,但也有人不服,甚至调动军队意图拿回京师,拯救被囚禁的崇祯皇帝以“再造神州”。可惜,手握兵权再加拥有精锐新军的朱慎锥三下五除二就解决这些人的企图,北上的军队转眼就被打的落流水,一看朱慎锥这么能打,而且京师和皇室已全落到了他的手里,包括内阁、六部等中枢机构文武百官一个都没跑,见此情况一些脑瓜机灵的家伙立即见风使舵投了过去,而那些强硬派被打压后也表面服了软,就此大明局势逐步稳固。
    在这些变动之中,作为魏国公的徐弘基根本就没插手,反而第一时间就闭门谢客,以病重的理由丝毫不掺和此事。
    别忘了魏国公一脉当年是怎么被除爵的,不就是因为卷入皇权的争夺中站错了队么?有老祖宗的前车之鉴,他徐弘基怎么可能再犯同样的错误?不管谁坐在皇帝位子上,只要是老朱家的人和他魏国公府又有什么区别呢?魏国公的爵位早就升无可升了,只要守住自己一亩三分地,管别人怎么折腾?这就是徐弘基心中的打算。
    事实也证明徐弘基的应对没有问题,之后所发生的一切也证明了当初不掺和这些是明智的。现在魏国公依旧是魏国公,而大明的皇位却从崇祯皇帝之手到了当今永明皇帝的手中。
    永明皇帝登基后,徐弘基曾经上书以病重为由再一次辞职,可是朱慎锥却驳回了他的辞职,并且下旨安抚了徐弘基。这让徐弘基非但没有放心,反而隐隐感觉到有些不安,这些日子在府中养病,可不知为什么徐弘基总觉得左眼皮一直跳,感觉到会有什么大事要发生。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