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欢喜宫

手机版

欢喜宫 > 都市小说 > 蜀汉 > 第805章 胜败一念,绝境必变!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805章 胜败一念,绝境必变!

    片刻之后,宫灯摇曳,昏黄的光晕在殿内轻轻晃动,映照着曹叡略显苍白的脸庞。
    他轻咳两声,那声音在寂静的夜中显得格外清晰,仿佛能震碎这沉闷的空气。
    曹叡缓缓抬起眼帘,目光落在坐在一旁的郭太后身上,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情绪。
    他轻声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却又不失威严:“太后,那些宫女处置之事,便交由你去做了。夜深了,还请母后去歇息罢!”
    郭太后闻言,心头微微一颤。
    她身着华贵的凤袍,金线绣制的凤凰在烛光下熠熠生辉,却掩不住她眉宇间的几分忧虑。
    她深知,皇帝留下群臣,却要支开自己,这其中的意味再明显不过。
    自那夜皇帝被宫女刺杀之后,宫中的气氛便变得异常紧张,而她,作为后宫之主,也难免被皇帝怀疑是否与此事有牵联。
    然而,此刻她却不能表现出丝毫的不满或惶恐,只能强作镇定,缓步起身。
    她轻轻拂了拂衣袖,目光温柔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坚决,轻声说道:“陛下要珍重身体,国事繁重,切莫因小事而伤了龙体。”
    言罢,她缓缓转身,步伐稳健地走向殿门,背影在烛光下拉长,显得既孤独又坚定。
    待郭太后离去之后,殿内的气氛顿时变得更加凝重。
    曹叡的目光扫过在场的群臣,最终落在了陈群和郑称两人身上。
    他的眼神深邃,仿佛能洞察人心,让人不敢直视。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朕遇刺的消息之后,朝堂上下,全军上下是如何反应的?”
    陈群与郑称相视一眼,眼中都闪过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陈群身着官服,须发皆白,显得老成持重。
    他轻咳一声,斟酌着字句回答道:“陛下,他们许多人或许都不知道此事。朝堂之上,政务繁忙,消息传递总有些许滞后。”
    曹叡闻言,眉头微微一皱,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悦。
    他沉声道:“那知道此事的呢?”
    郑称见状,忙上前一步,躬身答道:“陛下,那些知晓此事的臣子,皆是惶恐不安。他们担心陛下的安危,也担忧朝局的动荡。”
    曹叡冷笑一声,那笑声在寂静的殿内显得格外刺耳。他眼神冷峻,仿佛能穿透一切虚伪和伪装:“惶恐不安?哼,只怕还有人趁此机会,与汉国勾结,意图卖国吧?”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一片寂静。
    陈群和郑称皆是一愣,随即相视一眼,眼中都闪过一丝惊愕。
    皇帝此言绝非空穴来风,必是有所察觉。
    然而,此刻他们却不敢轻易开口,生怕一不小心便触怒了龙颜。
    沉默片刻之后,曹叡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决绝和坚定:“朕知道,你们心中或许有所顾虑,但此刻乃是千钧一发之际,朕必须查清一切。这是千载难逢的时机,以朕被刺杀病重为诱饵,引汉军来攻。我们可一路埋伏,待其深入之后,再给予致命一击。如此,或许能打开局面,扭转这困局。”
    说到这里,曹叡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狠厉和决绝。
    他深知,此计虽险,但却是目前唯一可能的出路。
    他必须赌上一切,为了大魏的江山社稷,为了他曹家的基业。
    陈群和郑称闻言,皆是心中一凛。
    他们深知,皇帝此言非虚,此计若成,大魏或许还有一线生机;若败,则一切都将化为乌有。
    他们相视一眼,眼中都闪过一丝坚定和决心。
    陈群深吸一口气,躬身答道:“陛下英明,臣等愿誓死效忠陛下,为大魏江山社稷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郑称也忙附和道:“陛下放心,臣等定当竭尽全力,助陛下平息此乱。”
    曹叡闻言,心中稍感安慰。他看着眼前的两位重臣,眼中闪过一丝感激和信任。
    他知道,此刻他只能依靠他们,只能相信他们。他缓缓点头,沉声道:“好,有你们在,朕便放心了。即刻起,全军进入战备状态,加强防守,严密监视汉军动向。同时,派出密探,查清宫中是否有内奸与汉国勾结。”
    陈群和郑称领命而去,殿内再次恢复了寂静。
    曹叡独自坐在龙椅之上,目光深邃地望着远方。他的心中充满了忧虑和不安,但他知道,此刻他不能倒下,不能退缩。
    他必须坚强起来,为了大魏的江山社稷,为了他曹家的基业,他必须挺起脊梁,迎接这场前所未有的挑战。
    大魏皇帝被宫女刺杀,昏迷不醒的消息,如同一阵狂风,仅仅在三日之内,便席卷了整个洛阳城。
    这消息如同一道惊雷,炸响在洛阳的上空,让这座古老而繁华的都城瞬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震荡之中。
    洛阳此刻被一层沉重的阴霾所笼罩。
    街道上,往日的喧嚣与繁华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死寂与惶恐。
    士族官吏们纷纷身着华服,却面色凝重,步履匆匆,他们或低头沉思,或交头接耳,议论着这突如其来的变故。
    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不安与忧虑,仿佛能预见到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即将席卷而来。
    在官署之内,将领们聚集一堂,他们身着铠甲,腰佩长剑,本应是威风凛凛,但此刻却个个面色铁青,沉默不语。
    他们的心中充满了震惊与愤怒,皇帝被刺杀,这对于大魏来说,无疑是天大的耻辱。
    他们紧握着拳头,指甲深深掐入掌心,却感觉不到丝毫的疼痛,因为心中的痛楚早已淹没了一切。
    市井之中,小民们更是议论纷纷,他们或站在街角,或围在茶摊旁,低声交谈着。
    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惊恐与不安,眼神中闪烁着对未知的恐惧。
    一位年迈的老者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说道:“这世道真是变了,皇帝都能被刺杀,咱们老百姓的日子还怎么过啊?”
    旁边的一位年轻后生闻言,苦笑了一声,摇头道:“谁知道呢,说不定哪天汉军就打进来了,咱们都得成亡国奴。”
    贩夫走卒们也不例外,他们挑着担子,推着车子,在街道上匆匆穿行。
    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警惕与戒备,仿佛随时都准备应对突发的危险。
    一位卖菜的妇人一边吆喝着,一边不时地四处张望,她的心中充满了不安,担心这动荡的时局会影响到自己的生计。
    在这股恐慌的浪潮中,不少人更是萌生起了将洛阳卖给汉国之意。
    他们或是出于对自身安危的考虑,或是看到了大魏日渐衰落的趋势,认为投靠汉国或许能为自己谋得一条生路。
    在洛阳城的一处豪宅中,一位身着华丽锦袍的士族子弟正坐在厅堂之中,他的面容俊朗,但此刻却满脸愁容。他手中把玩着一枚玉佩,眼神中闪烁着犹豫与挣扎。
    他的心中充满了矛盾,一方面,他作为大魏的子民,对皇帝被刺杀感到痛心疾首;另一方面,他又担心大魏的灭亡会波及到自己和家族的安危。“大哥,你说我们该怎么办?”一位年轻的族弟匆匆走进厅堂,他的脸上写满了焦急与不安。
    士族子弟闻言,叹了口气,缓缓说道:“如今这局势,实在是太难预料了。皇帝被刺杀,朝中大乱,我们士族也难免受到波及。我听说汉国势力日盛,或许……或许我们该考虑另寻出路。”
    年轻的族弟闻言,瞪大了眼睛,惊呼道:“大哥,你莫不是想投靠汉国?这可使不得啊!我们是大魏的子民,怎能背叛自己的国家?”
    士族子弟苦笑了一声,摇头道:“我又何尝不知这个道理?但如今这局势,我们又能如何?难道要等到大魏灭亡,我们一同陪葬吗?”
    在洛阳城的另一处,一位身着粗布衣裳的老者正坐在茶馆中,他的面容苍老,但眼神却异常锐利。
    他听着周围人的议论,心中暗自思量着。
    此刻,他听着人们谈论着投靠汉国的言论,心中充满了愤慨。
    “哼!这些贪生怕死之辈,怎配为大魏子民?”老者冷哼一声,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
    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却充满了威严与力量。
    周围的人纷纷侧目,只见老者环视四周,朗声说道:“大魏虽遭此劫难,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共度难关。投靠汉国?那是懦夫的行为!我辈当誓死保卫大魏,绝不让汉国踏足洛阳半步!”
    老者的言辞激昂,让周围的人纷纷为之动容。
    他们看着老者那坚定的眼神和挺拔的身姿,心中涌起了一股莫名的敬意。
    然而,在这动荡的时局中,人们的想法各不相同。
    有人选择坚守信念,有人选择另寻出路。
    而洛阳城,就像是一艘在惊涛骇浪中漂泊的巨轮,随时都有可能被卷入更深的漩涡之中。
    当日,天边刚泛起一抹鱼肚白,武德县的汉军前军指挥之地便陷入了一片忙碌之中。
    军旗猎猎作响,士兵们穿梭往来,传递着最新的战报和指令。
    就在这时,一匹快马如离弦之箭般冲进了营地,马背上的信使满身尘土,脸上写满了疲惫与急切。
    他一下马,便跌跌撞撞地冲进了主营帐,口中高呼:“紧急军情!紧急军情!”
    汉军前军的主帅,大汉皇太子刘嗣,正端坐在案前,仔细研究着地图,谋划着下一步的进军路线。
    闻听喊声,他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信使跪倒在地,双手呈上一封密信,颤声说道:“太子殿下,曹叡被刺杀的消息……已经送到了!”
    刘嗣闻言,心中一震,双手微微颤抖地接过密信。
    他迅速展开信纸,扫了一眼上面的内容,脸色顿时变得凝重起来。
    曹叡被刺杀,对于大汉来说,既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也可能是一个隐藏着无尽危机的陷阱。
    沉吟片刻,刘嗣当即决定召集汉丞相诸葛亮前来商议此事。
    他站起身,大步走出主营帐,对着外面的传令兵喊道:“速去请丞相诸葛亮前来议事!”
    不多时,诸葛亮便匆匆赶到。
    他身穿一袭素袍,手持羽扇,步履稳健,神态从容。
    走进主营帐,他见刘嗣面色凝重,心中已猜到了几分。
    刘嗣将密信递给诸葛亮,沉声说道:“丞相,你看看这个。”
    诸葛亮接过密信,仔细阅读起来。
    他的眉头渐渐皱起,眼神中闪过一丝忧虑。
    看完密信,他缓缓抬起头,看着刘嗣说道:“此事事关重大,曹叡被刺杀,魏国必乱。我等一面要密切关注洛阳的情况,看看魏国会有何种反应;一面要将此消息尽快告知陛下,让陛下圣裁。”
    刘嗣闻言,当即点头表示赞同。
    诸葛亮智谋过人,此时听取他的意见,无疑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他看着诸葛亮,语气坚定地说道:“丞相所言极是,就依丞相之计行事。你即刻安排人手,将消息送往邺城,呈报父皇。”
    诸葛亮领命而去,刘嗣则继续坐在案前,沉思着接下来的战略部署。他知道,这场战争,不仅仅是对军力的考验,更是对智谋和决心的考验。
    五日后,邺城,天色已近黄昏,夕阳的余晖洒在古老的城墙上,显得格外苍凉。
    八百里加急的快马如同一道闪电,穿城而过,直奔大汉天子刘禅所在的临时行宫。
    行宫内,刘禅正坐在龙椅之上,批阅着奏章。他身穿龙袍,头戴皇冠,面容略显疲惫,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这时,一名宦官匆匆走进大殿,跪倒在地,高声禀报:“陛下,有八百里加急军情!”
    刘禅闻言,心中一紧,他放下手中的笔,抬头看向宦官,示意他呈上军情。
    宦官双手奉上密信,刘禅接过信,迅速展开阅读。
    当他的目光扫过“魏国皇帝曹叡被宫女刺杀”的字样时,脸上顿时露出了诧异之色。
    他皱了皱眉头,心中暗自思量:这消息可否属实?会不会是魏国的阴谋?
    想当初,魏国也曾多次使用诈降之计,企图诱使汉军上当。
    如今,曹叡被刺杀的消息来得如此突然,怎能不让人生疑?
    刘禅沉思片刻,决定召见丞相和众位大臣商议此事。
    他站起身,对着大殿外的宦官喊道:“传朕旨意,召丞相及众位大臣即刻进宫议事!”
    不多时,众位大臣便匆匆赶到。
    他们走进大殿,见刘禅面色凝重,心中已知有大事发生。
    刘禅将密信递给费祎,沉声说道:“诸位爱卿,你们看看这个。”
    丞相接过密信,仔细阅读起来。
    众位大臣也纷纷围拢过来,一同查看。
    看完密信,费祎抬起头,看着刘禅说道:“陛下,此事非同小可。若曹叡真的被刺杀,魏国必乱。但我等也要谨防这是魏国的阴谋,不可轻举妄动。”
    刘禅闻言,点了点头。他深知,此时的决策关乎大汉的兴衰存亡。
    他看着众位大臣,语气坚定地说道:“文伟所言极是。我等一面要密切关注魏国的动向,看看他们会有何种反应;一面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以防魏国突然发难。只要汉军不动,这胜势便掌握在我们手上。万一贸动,中了魏国的计,让形势扭转,那就不妙了。”
    魏国如今在绝境之中,可不要绝境生变了。(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