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大能之遗
听到整个别墅的人都要动员撤离,王焘隆不得不结束了紧急会议,将秘书整理的会议纪要发下去,便遣散了所有人。一行人收拾好东西从小区出发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这时候,虚空子已经跟门派联系好了,那里正在腾挪、收拾着房间准备迎接这批人。
到了那里,宣烨老道和苦行子三老寒暄客气自不必提,由于青元观并不算大,上下也不过二十余个门人,勉强腾出来了五间房给一众人,这样十四个人就要挤一挤,好在宣烨老道和四德道人推脱不需要房间,在三清殿打坐一夜即可。
这样,剩下的房间经过一番分配,王瑶晨和蒋玉兰住在了一起,王焘隆单独住了一间,其余六人则两两一间,夏函和一个黑西服的魁梧中年人住在了一起,相互礼貌地致了致意,之后竟谁也没再说话。
感受到道观里十分清净,夏函自然而然就动了修炼的心思,仰卧在床榻上,他闭目沉定了起来,先是修行“戒言神咒”,花费了大约两个小时功夫,接着又拾起“妙玄宝箓”,不过,就在他重起法门的时候,来自“戒言神咒”的敏锐感知力,让他隐隐约约捕捉到了一点奇怪的东西。
那是一种奇特的感召,仿佛是某种磁场吸引着自己体内的“矿石”,准确来讲,吸引的是藏匿在他丹田附近的“六壬金甲符”!
“西面!”,他立即就判定了方向,当下毫不迟疑地起身向门外走去!
就在他离开的当口,旁边,一直打着“呼噜”沉睡的中年人一骨碌坐了起来,紧跟在了他的身后。
一直向西而去,西服中年男发现,夏函似乎在寻找着什么东西,不时停下静静站立一会,情状十分古怪、可疑,只犹豫了一瞬,遵循“特工”人员的行动准则,他就联系起同伴来。
只见,他先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巧的黑色电子设备,接着就迅速按下了屏幕下方的红色联络键,屏幕迅速启动,一个导航模式的窗口建立了起来,并且中心一个亮点向外散发着一圈圈光波,指示着他目前的方位。
实际上,夏函出门没多久就发现了他的跟踪,只是,自己要寻找那种感应的源头,没工夫去搭理这个“便衣”,在他想来,此人的目的也不外乎两个:跟踪调查自己或是保护,也许两者兼有!
“到后山了,还没到?”,夏函站在一处颇为陡峭的崖壁前疑惑道,面前就是一堵隔墙,分隔着后面的山体与道观。
“那就继续往西看看,大不了爬山!”,他思索了片刻立即下定决心道,当下脚蹬手攀,干脆利落地翻出了道观。
沿着陡峭的山坡攀援过去,几乎一路弓身他才爬到了山顶,此时,他自己都不知道在干枯的草丛中趟了多久,因为一路手脚并用,胳膊和腿上都早已沾满了草叶、根须。
站在山巅之下,他下意识回头看去,不想,竟意外看到半山腰的道观里一连翻出了五个身影,而再往上的山坡上,还有一个在吃力地爬着,就是最先跟踪着他的那个西服男,这六人毫无例外都在向着山顶张望,可惜在浓浓的夜色掩映下,他们却没有看到仅仅相隔百余米的自己。
无谓地笑笑,夏函再次闭目感应,对面的坡下,哗哗的流水声此时清晰地传了过来,一个、两个、……,足足出现了七道声音,每道声音背后都似乎对应着一个水流的发端(源头),他下意识猜测:“难道是七眼山泉水不成?”,下一刻,他就倏然陷入了沉寂。
“嗯?感应到了!就在斜前方不远处!难道是那里……?”,他眼神看着一片浓密的树林露出了疑惑,只见,在那片树林的前方,一块足足数丈方圆的巨石横亘在山顶,离自己所在的位置也不过十几米远,再往下,就是潺潺的流水声,十分清脆悦耳。
当下他不再迟疑,深一脚浅一脚往另一侧爬去,漆黑的夜色并不妨碍他视物,窸窸窣窣趟着山顶的草丛,他敏锐的听觉甚至能辨别出周围每一只虫鼠鸣叫的方位,或者,在草丛中同样在穿行的,也有可能是蛇、野兔、刺猬之类。
“到了!究竟是什么在召唤?”,他站在巨石下,眼神灼灼地看着周围揣测道。
“嗡——!”,丹田一震,“六壬金甲符”竟自动飞了出来,如一道利箭般“砰”地射入了巨岩顶上,夏函一惊,赶紧追过去观看。
只见,石顶一道道横竖交错的纹络交汇处,被“六壬金甲符”轰出了一个小坑,它就稳稳嵌在里面。
“怎么回事?”,夏函蹲下身来仔细察看,却见金符上一道道游离的丝线沿着这些岩石纹络蔓延,很快就将周围数丈范围内完全包裹,这片区域里被密密麻麻的金线笼罩,肉眼可见地,一缕缕微风浮动了起来,这是——灵能之风!
大量清新、凉爽的空气越来越快地涌来,夏函虽察觉不到天地灵气的汇聚,却本能地感觉到了舒爽,而且这种愉悦的感受在迅速增强!
“六壬金甲符”作为“靖云子”的贴身宝物,神玄宗的三大至宝之一,具有的最大的两个功效就是收纳镇压、辅助修炼,虽然是辅助道宝,威能依然不是普通法宝能比的,至于更低级的灵器、法器更是无法相提并论。
所谓道宝者,是位居法器、灵器、法宝之上的顶级兵器,往往都用了一种或数种极珍贵的天材地宝炼制,被大法力之人经年日久祭炼、温养,生出了一丝内禀属性,用人性化点的说法就是,有了这丝“根性”之后,道宝就具备了自我恢复能力。
这处巨岩,实际上只是以岩石为壳,里面是五金之精汇聚,各占一方结成了“五行聚灵阵”,这种高级阵法是专为辅助灵力和神识修炼所用。
千年之前,这里还没有青元观,而是一个元胎境顶峰大能的修行之地,这个大能说起来和“靖云子”的时代相差不远,只不过相较后者,他没有那么出名而已,基本属于隐士之流,这处阵法,颇耗了他的心血,用了不少好材料祭炼,最终固结于山顶连通了地底龙脉分支,使灵气源源不断。
那个时期,天地灵气已经出现了衰竭的征兆,对于一个修为绝顶的强者来说,仅靠天地间的灵气已经不敷吞吐。
后来历经千年,地质变动,地底龙脉分支早已迁移崩坏,然而,有着阵法支撑,这处山顶却始终不曾毁损,一直屹立到如今,并遗泽青元观数代,让其渐渐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末流散修门派历经三百余年,成为了鲁郡闻名的道教大派(仅指修行界)。
;